您的位置: 首页 >园所动态>安全建设>安全教育案例>详细内容

中1班安全教育案例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05-27 17:47:33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今天下午的手工活动是剪国旗,操作前我提醒孩子们:“大家剪时要认真细心,沿着黑线慢慢剪,不能剪到小手,也不能剪到衣服,”结果有一个孩子真的剪到了小手指上的表皮,虽没流血,也很危险了。

反思:幼儿年龄小,好奇心强,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乐于去尝试,可是却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,有的家长或教师喜欢用禁止式的方法,例如告诉幼儿“不玩火”“不把手指插入电插座的孔内”“不用绳索套在颈项上”“不探身窗外”“不拿滚烫的东西”等。禁止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做法,很可能带来不良的效果:幼儿原来并没想到要做的事,经成年人一提起,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,想尝试一下,这就弄巧成拙了。

那么幼儿园和家庭应该采取哪些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策略呢?

 一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。无论孩子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,家长和教师都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和活动设施,如将药品、消毒水、杀虫剂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,打火机、蜡烛不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;及时将用过的电线插头收起。教师应注意留心观察室内外环境中有无对幼儿身体造成危险的隐患,及时加以消除。

 二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,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。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,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,而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教育就可以见效的。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,使之形成习惯,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,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经常给孩子讲解防止中毒和意外伤害的知识,让孩子知道周围哪些东西能玩、哪些不能玩,哪些东西是危险的,对我们的身体有伤害。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记,知道紧急情况下的求援电话和求助人群,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

三、引导幼儿消除安全隐患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、连续的过程。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,自我保护意识差,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。但孩子毕竟是孩子,我们不肯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遵从教导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让他们亲自参与安全教育中,找一找身边哪些地方容易出危险,怎么做才能消除这些安全隐患。将制作的安全标志贴在旁边,时常提醒着幼儿。如:“当心滑倒”贴于卫生间、台阶旁;“当心触电”贴于插座旁等等。安全教育离不开教师、家长、更离不开孩子,适当的把安全责任交到孩子手里,让孩子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!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